今天是
首页 > 新闻网 > 社会服务

学院团队入选首都高校师生服务“乡村振兴”行动计划

信息来源:信息传媒艺术学院作者:吴小金发布时间:2022-08-01  浏览次数:
    近期,北京市委教育工委、市教委组织开展了首都高校师生服务“乡村振兴”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工作,共选出100支项目团队。信息传媒艺术学院教师林巧琴及其团队申报的“基于非遗传承的文化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——以‘北京灯笼第一村’红庙村为例”项目成功入选。


    

建设非遗传承文化乡村,助力京郊特色经济发展
    “基于非遗传承的文化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”项目主要围绕非遗文化村——红庙村开展项目设计工作,涉及文化墙绘、非遗产品包装、景观设计等方面内容。红庙村位于北京市怀柔区,其主导产业是红灯笼制作,被誉为“京郊灯笼第一村”,产品曾远销海内外,但由于缺乏品牌包装和宣传意识,红庙村非遗文化及传统灯笼技艺的附加值有限,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。

▲师生参观红庙村非遗文化展厅
    
    “非遗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,不仅能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,也能为当地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。红庙村凭借非遗文化,发展特色旅游和文化产品具有很高的前景与潜力,并希望通过此项目的开展为红庙村发展带来更多活力。”林巧琴说。

▲师生与红庙村“两委”班子进行沟通交流
    
    为更好服务于京郊农村,助力京郊特色经济发展,林巧琴曾多次带领团队到红庙村实地调研,并积极与红庙村“两委”班子进行沟通,经过反复研讨,最终确定了项目实施具体方案。
    
社会实践+专业实训,让“乡村振兴”融入课程思政
    6月30日,林巧琴、潘擎、包晓筠等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们再次来到红庙村实地调研。

▲师生实地调研
    
    同学们参观了红庙村非遗文化展厅,了解了村史和红灯笼文化发展历史,并进行了实地测量及数据整理工作,为该项目的下一步实施奠定良好基础。

▲师生实地测量数据
    
    此前,林巧琴还将该项目引入实训课程,让同学们“真题真做”,用实践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。

▲学生设计墙绘方案
    
    同学们表示,在实训课程及项目参与过程中,不仅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提升,更加深了对“非遗”等传统文化的认知,想到自己的设计能为建设美丽乡村添砖加瓦,更是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热情。

▲师生讨论、修改墙绘方案
    
    近年来,信息传媒艺术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积极参与京郊农村文化经济建设,打造“红缨”“国潮”“圆梦”“两山”工作室人才培养品牌,将传统文化、地域文化、乡村振兴等元素融入到00后青年的艺术创作中,多次组织师生通过文化墙绘、视频拍摄、空间设计改造等形式,助力美丽乡村建设,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。今后,信息传媒艺术学院将持续发力,助推乡村振兴建设,让学生所学服务于社会,用专业所长讲好中国故事,在实践中展现青年力量和担当。
Baidu
sogou